在野外活動時如何避免被蚊蟲叮咬

2009051918:56

為何找上我 ? 體溫高常流汗蚊子愛吻你

 很多人總覺得奇怪,明明就和一堆人處在同一個空間,但蚊子就是只找他、不找別人?有人老是被蚊子咬成「紅豆冰」,有人卻是百蚊不侵,為什麼?
坊間流傳愛吃肉、體質偏酸的人,比吃素者容易被蚊子叮咬,其實這樣的說法並無理論根據,只要是暴露在有蚊子的環境中,都有被蚊子叮咬的機會。
 對蚊子十分有研究的中台興業務經理陳福星表示,原則上,蚊子喜愛的三個主要條件是:體溫高、二氧化碳濃度偏高、常流汗者,所以體型偏胖、愛搽香水、不愛洗澡或剛運動過後的小孩、孕婦、年輕婦女、運動員等,才是蚊子「最愛」叮咬的高危險群。

 由於蚊子喜歡體溫高的動物,牛、豬的體溫比人還高,會優先被蚊子叮,但如果有一群人聚集處,則會最先叮咬體溫偏高的人,例如小孩、孕婦都容易被蚊子叮咬。有些年輕女性愛搽香水,也易招來蚊子「吻」香,這也是女性之所以比男性更容易被蚊子叮咬的原因。

 國外的研究也發現,汗液中的乳酸對蚊子具有吸引力,加上蚊子喜歡熱氣,剛運動完的人,皮膚呼吸旺盛,二氧化碳的濃度偏高,再加上流汗,也是容易吸引蚊子叮咬的族群;小孩因為遊戲、奔跑活動時容易流汗,加上臉部散發熱氣,往往讓蚊子青睞。此外,蚊子也愛腳汗的氣味,所以雙腿更是牠們大飽一頓的好地方。

 因此,想要防蚊,就得針對蚊子的喜好防堵,陳福星說,到蚊子多的地方就要避免搽香水,運動後也要盡快把汗擦乾,或是先洗澡再外出,可改善被蚊子叮咬的情形;處在草叢堆或戶外蚊蟲多的地方,盡可能穿著白色長袖的衣服,讓蚊子找不到「下手」的地方!

有些人特別容易被蚊子叮,這跟先天體質可能有關,但我們也可以在日常習慣上做些改善,例如你可能天生容易流汗或體溫偏高,所以運動過後趕快沖個澡把汗味洗掉,或是儘量養成穿襪子的習慣,襪子的材質要能吸汗,免得臭腳Y的味道讓蚊子愛上你;白天到戶外活動時,盡量穿著白色或淺色的長袖衣褲,蚊子怕光,白色的衣服恰可反射光射,多少有點驅蚊效果,而長袖的衣褲,可以減少體味的散播,也比較不會將蚊子吸引過來。

=====================================================================

如何防蚊

參與戶外活動特別容易有被蚊蟲叮咬的問題,而有些人因為人體溫度、濕度、呼吸中二氧化碳的含量、動情激素、汗液的關係特別容易受到蚊蟲的青睞而被蚊蟲咬傷,而引起膨疹、丘疹、水泡,有些人因體質的關係,連沒被蚊蟲咬到的部份也會有自體過敏反應;但也由於蚊蟲咬傷實在太尋常,所以,民眾通常不怎麼在意,隨便抓抓擦擦綠油精、萬金油就算了,所以,偶爾門診中也會見到一些因蚊蟲咬傷未適當治療,而導致細菌感染,甚至,蜂窩組織炎、血管炎的嚴重例子。

   卓玉麗 醫師表示:蚊蟲咬傷長期過度搔抓,常造成皮膚表面苔蘚化,形成慢性溼疹,有時抓破皮膚局部還會流湯流水,甚或,演變成嚴重的細菌感染,傷口化膿外,周圍還會產生一大片紅、腫、熱、痛的紅色斑塊、扺抗力降低、局部淋巴結腫大、發燒、畏寒,這就是蜂窩性組織炎,代表細菌已深入皮下組織。此時,需以抗生素儘速治療,以防全身性敗血症的發生,以免發生生命的危險。
  蚊蟲咬傷若搔抓發炎厲害,患部好了以後可能產生一塊塊黑色或咖啡色,不甚雅觀的「發炎過後色素沈澱」,造成病人很大的困擾,不敢穿短褲、短裙,這種色素沈澱,快則半年,慢則一至二年才會完全消褪,當然若傷口很深,也有可能造成永久性的疤痕,終生不會消失。為了防止上述狀況,被蚊蟲叮咬後,應儘速治療。
  因此,實和聯合診所皮膚科主 任卓玉麗 醫師建議:中秋烤肉時,預防被蚊蟲咬傷的方法,就是穿著長褲、長袖,以減少皮膚外露,並且塗抹含有DEET (diethyltoluamide)成份的防蚊液。
  一般人在被蚊子咬傷時,喜歡擦一些萬金油、綠油精類的成藥,但這類成藥僅有收縮血管、鎮定的功能,並沒有消炎的功效,被咬傷的皮膚還是會很不舒服,若您是很容易被蚊子咬傷的人仕建議您,最好還是準備 皮膚科 醫師開立的蚊蟲葯膏,被叮咬時,愈早擦葯,效果愈好。
   
另外,有些「香香」的東西,像是香水、化妝品、髮雕露….等等,具有會吸引蚊子的花香味,如果你要到蚊蟲較多的地方去時,能不擦就不擦。

================================================================

小黑蚊
    每年6-7月正是暑假旅遊旺季,但往往每次放假後皮膚科門診就增加了不少「紅豆兵」
患者,在身上外露部份密密麻麻都是蚊蟲叮咬痕跡,患者仔細回想就會在野外,
甚至是在中南部、花蓮市區曾經遭遇到密密麻麻小黑蟲近身接觸的經驗,小黑蚊甚至
已成為中南部觀光業的致命殺手。    
 這些小黑蟲並不是真正的蚊子,而是俗稱小黑蚊的臺灣鋏蠓,坊間又稱為小金剛,
閩南話又叫「烏微仔」。臺灣鋏蠓最早是由日本學者在1913年在臺中山區首次發現,
1967年首次成災,目前不只在中南部、花東盛行,連北部山區也都常見其蹤影。  
   臺灣鋏蠓為雙翅目,蠓科,鋏蠓屬,成蟲體長1.4mm,可穿越紗窗;棲息於灌木叢,
其次為雜草,每年6-7月為最高,雌蚊白天吸血,午後2-3時為高蜂,單一小腿20分鐘
即可吸引600多隻;活動力僅限於500公尺 ,故多呈塊狀分布,喜二氧化碳,因此
有往動物身勝上群聚特性。  
   臺灣鋏蠓以露水及花蜜為主食,但雌蚊則需吸食人血以撫育後代。在吸血後3-5
產卵於土上,平均每隻65個卵,3天孵化,幼蟲過13-18天化蛹,蛹期3-5天,羽化成蟲
,生活史3-4週,成蟲2-3週壽命。幼蟲僅0.35mm,滋生於住家附近、樹林、竹籬下,
其次為花生田、甘薯田、旱田、蔗田,再次為土牆、石縫水溝邊,孳生於藍綠藻、
青苔處。  
   據調查臺灣鋏蠓分布於本省雲林、彰化、臺南、花蓮、南投、新竹、臺中縣
鄉村山腳帶,甚至臺中市、嘉義市、臺北縣﹝茶園、檳榔園﹞。據中興大學昆蟲系
李學進研究指出,尤其是花蓮縣秀林、鳳林、瑞穗,南投縣的竹山、鹿谷,臺中市
的大坑及臺南縣歸仁、關廟尤其嚴重。因此在戶外踏青,甚至是公園綠地、學校
校園都很容易接觸。  
  臺灣鋏蠓叮咬的治療與蚊虫相同,也是以清良的止癢藥膏或藥水為主,嚴重時
也可併用類固醇消除紅腫。雖然臺灣鋏蠓不像紋子會傳染重要疾病,且單一病灶
比蚊子叮咬為小,目前也未發現有如蚊子唾液過敏的現象,但因每次叮咬數量可能
驚人,造成的困擾不下蚊子。要防治叮咬,除了在盛行季節避免到上述地區外,
使用含DEET的有效防蚊液也有幫助。由於臺灣鋏蠓的口器僅有1.5mm,因此穿著
長袖長褲成效最好。  
  在環境防治上,可於每年5-8月,針對棲息地每月以95%馬拉松微量噴灑二次,
成效73%﹝大發作時﹞,或以國產捕蚊燈,夜間吊掛效果67%﹝小發作時﹞。
至於環境打掃時,則除清掃溝渠外,更重要的是把水溝壁的青苔或藻類一併去除,
也可配合除藻劑以增加效果。
======================================================================

簡單認識防蚊液「DEET

「為什麼擦了防蚊液還是被蚊子叮?」、「防蚊液塗在皮膚上安全嗎?」、「怎樣才是正確的使用方式?」

台灣本身是個海島,又位於亞熱帶,北回歸線正好橫貫台灣中南部,因此氣候長年處於溫熱潮溼,這樣的氣候與環境最適合蚊蟲生長,除了高山地區之外,幾乎全年都可能受到蚊蠅的騷擾。尤其每年的410月更是蚊蟲最好的滋生的季節。全世界共有紀錄之蚊蟲約有2,5003,000多種。台灣地區蚊子的種類約有130多種,其中只有55種會叮人。

蚊子(Mosquito)是我們常見的昆蟲,其特徵為口吻細長,為完全變態昆蟲,也是多種病媒性疾病的傳播媒介,在台灣常見且會叮咬人的蚊子,以三斑家蚊(主要繁殖區為-水田及田溝)、熱帶家蚊(主要繁殖區為-水溝及積水處)、白線斑蚊(主要繁殖區為-室外容器)、埃及斑蚊(主要繁殖區為-室內積水容器,常分布於台灣嘉義以南,北部不見其蹤跡)、白腹叢蚊(主要繁殖區為-有糞尿流入之水中)和瘧蚊(主要繁殖區為-山溝、清澈的溪流)為主。

不同蚊蟲的活動方式及叮人的時間,並不相同。除了戶外,烈日下的樹蔭及水池草叢邊,也都是蚊子最愛棲息的地方,為避免蚊蟲叮咬夏天到戶外活動最好穿著-長袖、淺色衣物,並將褲腳塞進襪子中,以防蚊蟲叮咬,避免使用有香味的洗髮精或香水,以免招惹蚊蟲。母蚊子吸血,其目的就是為了繁衍下一代,每隻雌蚊一次可以吸下牠體重5倍的血,不過雌蚊吸飽血之後,在數天內不會再叮咬吸血。而公蚊子則是以糖水與花蜜為主食,並不會吸食人血。迄今並無任何研究證實蚊子吸血前會「挑嘴」,而是隨機、先到先被叮咬;最新的研究發現:蚊子叮咬人主要是追蹤:CO2與體溫;蚊子可以在遠距離就可辨識二氧化碳,而實驗顯示蚊子最有「食欲」的體溫是3035℃ ,而人體的體表的溫度會比體溫低一些,剛好落在蚊子喜歡叮的溫度範圍內。

大多數人被蚊子叮咬後,皮膚常會出現癢、紅腫的情況,讓人感覺並不舒適。醫師表示,被蚊子叮並不需要特別處理,若是感覺奇癢難耐,最多是在被叮咬紅腫的部位塗一點-萬金油、酒精、薄荷、白花油、樟腦、尤加利葉等清涼劑來止癢就好。

因為體質不同,每一個人被蚊子叮咬後的症狀,依其本身的免疫力強弱所造成的反應也不一樣,醫師建議被蚊子叮咬過後千萬不要猛抓,如此不但容易因為抓破皮而留下疤痕,也容易因為感染而造成其他更嚴重的皮膚發炎(嚴重時會造成蜂窩性組織炎)。如果被叮咬很癢時,除了塗抹上述藥膏可以止癢外,也可以使用冰塊止癢,或拍打被叮咬的部份藉此分散注意力,降低癢感。

尤其台灣中南部一直是登革熱的疫區,要防止被病媒蚊叮咬,除了要保持環境清潔之外,最有效的方法就是在衣物或皮膚上噴灑防蚊液,這樣就可避免蚊蟲近身,不怕蚊蟲叮咬,目前最常用的防蚊液,其主要成分是DEET(俗稱:敵避、待乙妥、避蚊胺)等化學成分,因蚊子不喜其氣味,所以可驅蚊;使用DEET的方法很簡單-只要裸露在外的皮膚最好都塗抹,藉體溫使DEET的氣味揮發,驅蚊效果才好,若光噴在衣服上,仍難防蚊子叮咬。

DEET的成分是美軍在1946年發展出來作為軍事作戰防蟲之用,通過美國環保署的安全檢驗,至今已有40多年的歷史,每年約有超過400萬的人口使用,其中30%是用於兒童,所以適合用於各種年齡層,目前無後遺症的紀錄。DEET會隨著人體的熱度蒸發、飄散,對人體形成一個保護膜,於是蚊蟲就不敢靠近了,只要濃度6%以上就有效,可混淆蛟子的二氧化碳感應器。但可能引起部分不良人體反應,而且對部分塑膠製品有腐蝕作用。建議對兒童使用時,請使用10%以下的劑量,成人最好也使用此劑量。為了更安全的使用,使用時請距離衣服1015公分,直立噴灑在衣物上,避免直接接觸皮膚,更不可接觸嘴唇及眼睛,初次使用可先試少量噴灑,若無不良反應再繼續使用。

除了防蚊子外,DEET防蚊液還能防各種蟲類-跳蚤、扁蝨,所以非常適合戶外活動時使用,也能避免蟲咬所帶來的傳染病。美國醫學雜誌Annals of Internal Medicine的研究報告顯示,一般情況下,不須使用「DEET」濃度過高的防蚊液,10%至35%已足夠,嬰兒最好不要使用。除非是在蚊蟲密集、蚊怕水快速損耗的炎熱及極端潮濕的環境,才需要選用DEET濃度達50%以上防蚊液。國內毒物專家也表示:DEET是美國環保署建議的合格防蚊成分,是人工合成的化學物質,實驗證實蚊子不喜歡它的味道,因此有很不錯的驅蚊效果。它的安全性很高,不過使用濃度上,成人建議不超過35%,兒童不超過10%,若濃度過高,就有可能引發神經毒性。文獻報告上曾有誤食致死案例,嚴重也可能導致昏迷、抽搐、皮膚出疹。使用時要避免噴到-眼睛、黏膜、傷口等部位。

防蚊液並非一天只擦一次就可以了,在熱天流汗、高濕度、碰到水、用毛巾擦拭皮膚等情況下,最好隨時就要補擦一次,以維持其濃度。DEET不能擦在眼睛附近,也不能擦在皮膚有破皮的地方或黏膜上,對太小的小孩及嬰幼兒要避免過量及長期使用DEETDEET對蜂類完全無效。

DEET完全不會累積在皮膚的表面,也不會累積在體內。一般來說,使用DEET 2小時後,僅微量部分經皮膚吸收到人體內,12小時內會隨尿液排出體外,所以對身體不會有不良的影響。當皮膚有傷口或發炎的狀況最好不要使用。但是有臨床病例發現:DEET已被認為與死胎,心智發展遲緩及心血管疾病有關,這表示,孕婦最好避免使用防蚊液與殺蟲劑。

市售防蚊液濃度標示:

品名

DEET濃度

使用方法

歐護天然蘆薈防蚊液

7

直接噴灑本藥劑於人身活動周圍之環境及物體上在美國可安全噴於皮膚上

歐護噴霧式防蚊液

15

居家或上課時可噴灑於紗窗上,登山露營時即噴灑於帳篷上,可驅避蚊子

安德生防蚊蚤液

5.85

直接噴灑於衣物就可避免被蚊蟲叮咬離衣物1015公分 處噴灑噴於紗窗紗門

利怕蚊

20

距皮膚或衣物1520公分 直立噴灑

歐護天然尤加利防蚊乳液

未標示

直接塗抹於肌膚

綠油精叮寧防蚊液

未標示

直接塗抹於肌膚

根據衛生署藥政處的規定,直接用於人體的防蚊液屬於藥品,需經衛生署查驗登記,衛生署會考量用於人體的安全性,其成分都在衛生機關或各種實驗認可的安全範圍內,只要依照衛生單位核可的方法使用,應不致會傷及人體健康。所以目前市面上經核可的防蚊液,一種是衛生署核可,產品上印有衛署×字第×××號,使用方法為「 須經 醫師指示使用」之外用藥品,僅在藥房販售;另一種是環保署核可,產品上印有環署衛×字第×××號,使用方法為「距離衣服約10公分 ~15公分 處,直立噴灑或噴於帳篷、紗窗等」之環境用藥,於一般賣場即可購得,兩類產品因核准單位權責不同,所以使用方法的文字標示上有所區隔。